您的位置首页 > >  > 心理健康

做更好的自己 ——青少年社交焦虑与自我调整

发布日期:2020/9/2 8:51:16

开学这段时间以来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社交中感觉到困惑,不爱出门、不爱交朋友,整天宅家玩手机,一见陌生人就脸红,说话磕巴,害怕会当众出丑。这些表现是否是得了社交恐惧症?要怎么办呢?今天,我们就来了解下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以及如何打破社交的困境,做更好地自己。社交焦虑是一种在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,觉得不舒服、不自然,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。同时还可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肌肉紧张、冒汗、头痛、肠道不适、心跳加速、呼吸短促、头晕眼花、胸闷、吞咽不适等生理症状。产生社交焦虑的原因,有遗传的因素,但更多则是后天习得的。它可能是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,如被其他的孩子欺负、排挤,遭遇到让人尴尬、有阴影的事件;也有可能是通过间接的经验,如家人极度内向,很少社交,看到自己的同学被别人羞辱、嘲笑;也可能是早期家庭的养育方式,比如父母反复告诫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、好人缘的重要性等。总体来说,社交焦虑者更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。他们会更苛刻地评价自己的社交表现,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,并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去解读别人的反应。

 那么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如何进行调整呢? 
1.接纳自己,调整负性思维。
从这一刻开始,停止对自己的挑剔、批评与苛责。生活中,每个人在社交过程都可能体会到不自信、紧张的情况,如在学校当众发言,上台演讲等都可能会引发我们的焦虑,轻微的社交焦虑还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形象,与他人融洽相处。因此,接纳自己,承认自己在社交中可能不那么完美,会让我们在社交中更轻松自在。当然,若是社交焦虑的情况严重影响到生活、学习时,可针对在社交中出现的消极思维方式进行调整,如出现“害怕自己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,生怕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”这种想法时,可尝试对自己说“我并不比别人差,没有什么可以被人评头论足的”;或是“我只过不过是众人中的一分子,大

家不会专门盯着我,使我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”。

2. 设定明确的目标。目标需要具体、可执行、可评估,并且具有时效性。比如,我们有一个宽泛的目标“认识更多朋友”,这个目标的细化版本可能是“在年底前至少认识三个新朋友,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去打球、玩游戏或者聊天”。

3. 主动接触引发焦虑的情境。可选择焦虑程度不那么高的社交情境,主动尝试反复接触引起紧张焦虑的场合,慢慢适应,进而缓解焦虑感。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回避,尽管回避会让我们当下更舒服,但往往会让事情更糟,造成恶性循环。实践表明,怕什么就做什么,往往能收到奇效。

4. 多参加体育、文艺等集体活动。     尝试主动与同学们以及陌生人交往,随着社交活动的增加,我们的社交能力和经验会逐渐提升,在参与集体活动和与人交往的实际过程中,会更加娴熟。最后,我们需要了解任何的问题都不是一天形成的,调整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,会成就明天更好的自己。

——本书部分参考《羞涩与社交焦虑》

  

 

福建省(福州市)心理援助热线

0591-85666661

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

0591-85666222